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確立「文武關係」─請記取芬蘭改革教育成功,又同時復甦國家經濟的例子

文字方塊: 確立「文武關係」
請記取芬蘭改革教育成功,又同時復甦國家經濟的例子
《管子.牧民》云聖君任法而不任智[1],說明依法行政比計謀機算重要。2004年,遠見雜誌六月號以「品德管理」為專題,進行調查,結果發現74%的企業家用人原則是「人品比人才重要」。他們認為未來企業竸爭,不再只靠策略、技術,品德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所在。所以,品格教育就是教育學生表現良好的品性行為,並內化成學以致用的知識行動。管子說「德成而智出」,軍人的品德對國家百姓而言,比他具備的才能、階級重要得多。
今後,落實軍校的品德教育,國家行政院所屬的國防部各級部會都應該「依法行政」[2],並正確地教導軍事倫理與軍官品德操守,說明軍事訓練與軍事教育有戰場與學校、戰爭地點的不同;有知識與目標專業屬性的不同。
就軍事教育而言,軍事訓練與教育一定要分立、分階段;教育部已於近年取消軍校生「軍學士學位」的頒發,只依大學法授予學士學位,就是已經說明「教育與訓練」不同。全國軍官必須鄙棄軍隊傳統階級意識的觀念,認清戰場上或部隊中軍官被賦予的權責,是絕不可無限擴大至學校教育。
軍官們要謙卑的省思,飲水思源,並回溯在青少年時期,軍事學校師長栽培的恩情。此刻,更應該義無反顧的支持並致力於軍事學校的革新與學校未來永續的發展,學習尊重軍校教師教學的專業,改善教師學術研究的環境,促使軍事教育學程、設備、人事正常化,學生學習不受干擾,並視軍校生為公費或自費「學生」而非具有軍職身份的「軍人」。強化軍事學校教師的學術陣容,增加聘任專長符合並學有專精的「國家級」師資,以快速提昇軍校生的專業能力與人文素養,維繫軍事學校校園倫理與未來國家國防安全。
錢穆先生強調「軍官不得以軍隊為自己的勢力」[3],因為,沒有人可以一生以殲滅敵人為事業。也就是說,沒有人可以一生以殺人為工作目標。這是在民主法制國家,政府武職由文人管理的主要原因。老子云「慈,戰則勝守則固」[4],又曰「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5],如果軍校教育能培養未來軍官有「身先士卒」[6]、「功遂身退[7]的操守與風骨,才是國家社會真正的福祉。所以,軍事學校教育應依據國防與教育法規設立、組織,並樹立教學與學術倫理。學校重視以仁存心,德成智出的品德教育,強化軍官個人品格操守,奠定公共領域的國防共識,增進現代軍官與公民都應具備的社會核心價值、行為準則與道德文化素養。
品德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它兼顧「禮、義、廉、恥、智、信、仁、勇、嚴」等德目的全人格教育,也是對當代社會文化思辨與反省過程的成績。二十一世紀「知識國防」與「反戰觀念」已成為全球的主流思潮,軍人在生活上享有比公民更優渥的福利制度和保障,軍事教育應以「軍人也是公民」的事實,強化軍官品德教育、國防共識與公義原則,藉以促進國家與社會教育的良性循環。
因此,各級軍官更應該恪遵國家所訂立的教育基本法培養個人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有健全的人格、民主的素養、法治的觀念、判斷能力的現代軍官。
軍事教育為國家整體教育之一環,軍事教育是為了培養軍事人才,奠基國家的國防力量。在管理學上所謂的「木桶定律」:一個木桶的盛水量,是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木板。因此,為挽救當今社會鄙視軍官人文素養與品格操守,以及軍事教育人事行政、學術研究、軍官倫理混淆與頹廢的同時,身為國家元首的三軍最高統帥,以及行政院所屬國防部與教育部等官員,絕不可推卸責任,請竭盡全力界定「文武關係」,改革軍事教育。請記取芬蘭改革教育成功,又同時復甦國家經濟的例子。[8]
就大學評鑑而言,軍事學校教師資格與學術專業的表現,軍校生在九十九學年度是否能通過教育部大學學程評鑑呢?這將是所有已畢業和未畢業軍校學生在專業知識與技術能力上「資格與程度」的評估,評鑑的結果也是現今軍人社會地位與軍官本識學能的呈現。
因此,大學學程評鑑的課程設計內容與開課教師的資格,教師教學的專業與學生學習的視野,都是今天軍事學校重要的警訊!
舉凡,任何評鑑或教育改革都是靜默而漸進的。曾因國內失業率高,而國家對外負債愈來愈多的芬蘭政府對教育改革的覺悟,因而全力投資並改善國家的教育制度,目前被評鑑為全世界競爭力第一的國家,殷鑑不遠。所謂「全民國防」的觀念,是必須在軍事學校教育上落實的,這也是軍校通識教育成就軍官「全人教育」的社會責任。



[1]《管子.牧民》,頁1。
[2]憲法第一百七十條:本憲法所稱之法律,謂經立法院通過,總統公佈之法律。第一百七十一條:法律與憲法牴觸者無效。第一百七十二條:命令與憲法或法律牴觸者無效。中央法規標準法93.5.19修正):第二章第四條「法律應經立法院通過,總統公布」。第六條「應以法律規定之事項,不得以命令定之」。第十一條「法律不得牴觸憲法,命令不得牴觸憲法或法律,下級機關訂定之命令不得牴觸上級機關訂定之命令。」

[3]《中華文化十二講》,頁145。
[4]《老子今注今譯‧六十七章》,頁310。
[5]《老子今注今譯‧七十七章》,頁336。
[6]《老子今注今譯‧六十六章》,頁308。「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7]《老子今注今譯‧九章》,頁105。
[8] 九十四年十二月十一日星期日聯合報〈一個都不能少 芬蘭教改成功〉一文談教改與國家前途。

公民教育與國防共識


  
文字方塊: 公民教育與
國防共識

   事實上,軍人在憲法上也隸屬於國家公民。軍人既然是國家公民,所以軍人應恪遵公民對國家所有的法律規範與權力義務,是不不容置疑的。軍人如何履行公民的權利與義務,學習認識自己,尊重別人;並從人己關係中學到待人、律己和遵守團體公約的態度,如「自律、尊重、誠信、負責、合作、勤儉、正義、勇敢、關懷、寬恕、感恩」等道德德行,是今日軍事教育必須重視的議題
推動公民道德教育是二十一世紀的世界潮流,長久以來,我國教育部以先推動各級學校道德教育的各項措施為基礎,進而全面提升全國人民的道德素養為目標,強調教育應促進民主社會的公民責任以及道德教育的功能。而品格教育是必須以「道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為主要內涵,它同時還必須面對法治教育、環境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涯發展教育等多項通識教育的輔助,才能相輔相成的發揮功效。道德教育是全人格教育,也是面對當代社會文化的人文思維,循著教育的管道,以古聖先賢的行誼為模範,去思辨、反省並闡揚傳統文化「四維八德」道德的現代意義,用來加強身為現代公民應有之核心價值、行為準則與道德文化素養。
行政院訂立的教育基本法說明教育的目的培養人民:健全人格、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涵養、愛國教育、鄉土關懷、資訊知能、強健體魄及思考、判斷與創造能力,並促進其對基本人權之尊重、生態環境之保護及對不同國家、族群、性別、宗教、文化之瞭解與關懷,使其成為具有國家意識與國際視野之現代化國民。[1]臺灣社會受到世界民主風潮的激盪開創出多元嶄新的風貌,卻也同時衍生傳統與現代、科技與人文以及本土與國際等社會規範價值的矛盾與衝突。軍事教育體系必需隨著國家教育走向開放進步的民主化過程,調整師生、行政與教師等倫理關係。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國家軍事學校的教育如果缺乏「依法行政」的執行力與「典範人格」的正向引導,勢必會導致軍人倫理與道德價值嚴重的混淆。
《孟子》曰:
孟子謂齊宣王曰:「王之臣,有記其妻於其友而之楚者,此其反也,則凍餒其妻子,則如之何?」王曰:「棄之。」曰:「士師不能治士,則如之何?」曰:「已之。」[2] 
孟子問齊宣王說:「您的臣子把妻子委託給朋友照顧前往楚國辦事,回來的時候,看見妻子正在挨餓受凍,飢寒交迫,那要怎麼辦呢?」齊宣王說:「立即與這個朋友絕交。」孟子又問:「您的臣子不能把百姓治理好,那要怎麼辦呢?」齊宣王說:「罷黜他。」因此,軍人應學習如何與多元社會融合共處,以天下人所共有的德性暨「智、仁、勇」視為軍人道德。在軍事學校校園中推動行公民教育:「正義」、「尊重」、「責任」、「公平」、「誠實」等核心價值的認知與實踐,與軍人武德「智、信、仁、勇、嚴」,或全國共同校訓「禮、義、廉、恥」,或教育部公佈的六大美德「關懷、尊重、責任、信賴、公平正義、誠實」等等,這些都是等量齊觀的道德德目與行為準則。
《管子.任法》云:
四維──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禮不踰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故不踰節則上位安,不自進則民無巧詐,不蔽惡則行自全,不從枉則邪事不生。[3]
所謂「懂得禮儀的人,不會踰節僭越本份;明白正義道路的人,不會投機巧詐;知道廉恥的人,能夠潔身自愛不會做壞事」,禮、義、廉、恥像是支撐國家的四大支柱,失去一個支柱會傾斜,失去二個支柱就危險了,失去三個支柱就會則傾覆,個支柱全部倒下,國家就滅亡了。軍人品德教育不僅在強化軍官個人的道德操守,更是奠定公共領域的國防共識,增進身為現代軍官與公民應有的核心價值、行為準則與道德文化素養。
孟子曰:
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自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己。」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4]
孟子用故事比喻:有人每天偷鄰居養的雞,看到小偷的人,告訴他偷雞是不對的事,偷雞的人卻回答說:「讓我每一天減少偷一隻,明年以後就不會再偷了。」一個人知道自已做錯了事,必須立即改過向善,那裡可以等到隔年呢?孔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矣!」[5]今後,如何破除「軍階等於權力」的迷思,導正軍官不可以軍階為自己的權力與傲慢,干涉教育法制的公義原則。這是當前國家社會最期待軍人與軍事學校教育,所能共同遵循的社會公義。
軍事學校培訓出有強健體魄、健全人格,又能具備民主素養、法治觀念、人文素養等文武雙全的軍校學生。同時,在通識教育課程中增加軍校生「對不同國家、族群、性別、宗教、文化瞭解與關懷」的世界觀,學習尊重基本人權、保護生態環境,愛國愛鄉土等公民應盡的義務。這是軍校倫理教育中最重要的課題,更是今後軍事大學教育循正常管道發展的唯一途徑。
就國防共識與公義原則而言,就指導原則應為:國家行政院應督導國防部定出投資軍事教育與軍備的比例原則,落實培訓國防人文與科技人才的長程計畫。軍事學校教育應該設置「國防政策與國防科技戰略研究中心」[6],增設長期研究補助經費的專業計畫,聘請專業研究員進行教育規劃與學術性研究。在基礎教育方面,軍事學校教育必須將道德教育與公民教育融入校園文化與課程中,加強軍官人文與專業的素養,鼓勵教師提出軍事、科技與人文的整合型計畫,為國舉才,並奠定國家國防力量的卓越戰力。
同時,鼓勵軍事大學結合通識教育、戰略研究或服務學習課程,推展國防共識、公民道德教育。透過補助導生活動、學生社團活動、學生自治組織等力量,推動大型的公益活動。
例如以學校特色為主題的減碳抗氣化活動,呼籲全民重視地球暖化所造成的危害,養成節約習慣,以凸顯校園道德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或透過教師、行政人員、學生代表等,發起關懷生命、關懷飢餓、關懷藝術、關懷學術等人文關懷活動的議題,共同營造具道德關懷的優質校園文化。
或透過強化校長、教師、行政人員等的身教角色與職責,以作為學生道德教育行為學習的表率:教師與學校行政人員要公平對待學生,支持弱勢家庭,軍官與學生更不可「歧視婦女」:二千零五年國際人權組織公佈臺灣侵害人權以「官員貪污;對婦女施暴與歧視;販賣人口,虐待外勞」四者,最為嚴重。因此,在軍事學校教育中應特別重視「婦女」的人權問題。
目前在軍校中以言語態度、行政與設施、教師倫理上的歧視最為嚴重。例如,在軍事學校校園中學員生或學生,個人或團體行進間,對於有軍階的長官、學長、男性軍文職教師都行舉手禮,但對於女性文職教師大多視而不見,或連基本禮節都不做的教育現況。又在書寫公文時,軍職排序以最高職等排名,文職教師排序不以教師職等排名,大多將女性教師名列於最後,以及婦女公設空間不足等等。
加上「軍中文化」抽煙、講粗話的問題:例如在校園走廊、福利社、操場等公共空間無法禁止抽煙,從事軍事訓練與交談時的粗鄙口頭禪等的改進。


[1] 教育基本法 (民國95年12月27日修正)第二條:人民為教育權之主體。
[2]《孟子•梁惠王(下),420。
[3]《管子.任法》,頁255。
[4]《孟子•滕文公》(下),頁521。
[5]《論語•衛靈公》,頁259。
[6] http://www.inpr.org.tw/publish/pdf/133_1.pdf國策中心研究員蘇進強〈軍隊與社會關係的建構〉。

孟子三達德─德成而智出

文字方塊: 孟子三達德:德成而智出

軍官的品德與人格操守是繫於「德成而智出」[1]仁者胸襟,以仁存心,以禮存心[2]就是由道德之心而產生的智慧,必定是所向無敵的。《中庸•二十章》云:
天下之達者五,所以行之者三。……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3]
《中庸》說天下人所共有的德性就是「智、仁、勇」,用來實踐的方法就是一個「誠」字。軍事學校教育一定要教導學生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4]的道理。老子云:「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5]這「不善者,吾亦善之」是可以感動人心,使人產生改過向善的德行。孟子曰:
可以取,可以不取,取傷廉;可以與,可以無與,與傷惠;可以死,可以無死,死傷勇。[6]
「取與不取」、「與和無與」、「死與無死」的判斷,都是屬於人格操守的德智、德善、德仁、德廉等品德範疇。〈滕文公篇〉()云:
湯始征,自葛載,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東南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為後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7]
人民渴望好的政府,就像大旱望雨一般,才會抱怨說:「為什麼把我們放在後面征伐?」這正是仁者無敵的寫照。老子「慈勝守固」[8]的主張和「生而不有,為而不恃[9]的人文素養,以及「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10]的智慧等等,都是軍官應有的品德與人格操守。
《孫子兵法》記載:「將者,智、信、仁、勇、嚴。[11]說明為「將者」應該以「智」,列為第一項才能。也就是說軍官的才智,是要用於如何去明辨是非、善惡、利弊、生死,來維繫國家生存的命脈。《管子.九守云:
主明──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則無不見也。以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也。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也。[12]
居上位的人,因「智則無不知」,所以,明白「德成而智出」、「以智為貴」的道理。在軍官的品德中,以孟子「浩然正氣」以及「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3]大丈夫的勇氣,最符合軍人的人格特。《孟子》云:
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14]
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大無畏精神,就是一個人面對危險、痛苦或困難,都能堅韌忍受與永不退縮的決心毅力。它的內涵是自信的、誠實的、正確的、公正的品德,勇敢的人覺得「自反而縮」,是因為經過「權衡輕重」[15]的考慮結果。所以,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是值得的。
為符合現代軍官的「新品德教育」[16],強調軍事學校校園文化中教育的核心價值是著重於品德的「道德價值」及「行為準則」。以及教育部在2004年12月公布「品德教育促進方案」,希望到2008年,每個青少年都擁有「關懷、尊重、責任、信賴、公平正義、誠實」等六大美德。教育局局長張光銘〈給孩子最美好的生日禮物─品格教育〉一文中說:
2007年有12個民間團體針對1070位民眾進行抽樣調查指出,超過71﹪的受訪民眾認為“台灣人的品格”在誠信、廉潔、守法、羞恥心等。[17]
軍事學校教育方面應該全面落實「全人格教育」的宗旨:軍校生在校園中面對自我或他人的言行,必須以軍人武德「智、信、仁、勇、嚴」作為品德教育的道德原則。並結合教育部在「全國教育發展會議」中對品德教育「引導全民提升道德與人文素養的誠懇呼籲」的決議,作為行為的重要依據。孔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18]不應該做的事去做,就是諂媚;遇見該做的事而不去做,那就是沒有勇氣。又說:「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19]以仁存心,就能公正的評價好惡之人。我們遵循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不但可以彰顯個人品德行為與人格操守,並進一步形塑軍官社群對社會國家的關懷、尊重、誠信、公平正義、廉潔、守法、羞恥心、責任心等等,這同時也是軍事學校培育軍官品德的核心價值所在。


[1]《管子.內業》,頁268
[2]《孟子•離婁》(下) ,頁571。「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 謝冰瑩等注譯,《新譯四書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1)。《中庸•二十章》,頁44。
[4]《孟子•離婁》(下) ,頁571。同上註
[5]《老子今注今譯‧四十九章》,頁253。
[6]《孟子•離婁》(下),561。
[7]《孟子》,515。
[8]《老子今注今譯‧六十七章》,頁310。
[9]《老子今注今譯‧十章》,頁108。
[10]《老子今注今譯‧四十九章》,頁253。
[11]《十一家注孫子‧計篇》,頁2〜7。《孫子兵法•計篇》,頁7。
[12]《管子.九守》,頁301。
[13]《孟子•滕文公(下),509。
[14]《孟子•公孫丑(),441。
[15]《孟子•梁惠王》(),395。「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16] http://ce.naer.edu.tw/index3-1.html教育部依據九十二年「全國教育發展會議」結論,成立「品德教育工作小組」,引導並協助各級學校在既有基礎上,發展品德教育的校園文化,……美國十餘年來業已積極推動「新品德教育」,強調當代核心價值,且以多元教學模式加以推廣綜觀當今教育思潮。    
[17] http://140.128.166.232/~tceb/in.htm:臺中市教育局處長張光銘〈給孩子最美好的生日禮物─品格教育〉一文。
[18]《論語•八佾》,86。
[19]《論語•里仁》,100。

老子三寶:慈、儉、不敢為天下先

文字方塊: 老子三寶:
慈、儉、
不敢為天下先
茲以傳統文化為理論基礎,談軍官品德與人格操守,《老子.六十七章》曰: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1]
老子生長在一個戰亂的時代,他的人生哲學是以「仁慈、儉用、不敢為天下先(謙讓)」的道德實踐,落實在生活上的。老子認為慈愛的人就會勇敢,節儉愛物的人不虞匱乏,謙讓不爭的人能使萬物成長。因此,慈愛用於戰爭就能獲得勝利,用來守護百姓就能強固國家。所以,錢穆先生認為軍人對於國家社會而言,是一種義務、服務、貢獻他人的偉大志業。然而,人類最慘烈、殘酷的行為,莫過於表現在戰爭上,西諺云「戰爭是最大的貧窮」,老子曰:「師之所處,荊棘生焉。」[2]因此,戰爭所到之處,滿目瘡痍,民不聊生;故云「大軍之後,必有凶年」。老子云: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矣。[3]
打勝仗和殺人都不是令人快樂的事,僅管戰爭獲得勝利,都要「以喪禮處之,悲哀泣之」[4]的心情去面對,這樣的人,才是擁有道德智慧的人。
《孫子兵法•謀攻篇》云:
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5]
「不戰而屈人之兵」與「屈人之兵,而非戰」,是兵法上談論戰爭最好的策略。如同孔子讚美管仲「九合諸侯,不以兵車之力」[6],這也與老子「不爭,乃爭勝之上上策」的觀念相同,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7]、「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8]、「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9]等等對戰爭的觀念,不謀而合。
這種「止戈」的智慧是表達「不爭之德」的大謀略,所以老子說:「善為士者,不武。」[10]老子認為真正有智慧的大將軍是不主張戰爭的。




[1]《老子今注今譯‧六十七章》,頁310。
[2]《老子今注今譯‧三十章》,頁192。
[3]《老子今注今譯‧三十一章》,頁195。
[4]《老子今注今譯‧三十一章》,頁195。
[5]《十一家注孫子•謀攻篇》,頁34〜39。
[6]《論語•憲問》,頁233。
[7]《老子今注今譯‧八章》,頁102。
[8]《老子今注今譯‧二十二章》,頁161。
[9]《老子今注今譯‧七十三章》,頁326。
[10]《老子今注今譯‧六十八章》,頁313。

品德教育─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在軍校演講時說:「軍官不得以軍隊為自己的勢力。」

文字方塊: 品德教育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在軍校演講時說:「軍官不得以軍隊為自己的勢力。」
從歷史上觀察看每一個民族的興起,都是全民皆兵的。人類文化演進發展的早期,百姓以田獵、畜牧為主要的生活方式。所以,國家形成之初都是以「農人兼武士」為人民的主體。因此,孔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1]
史書上記載允文允武的軍政大家有:周公他制禮作樂,使百姓足食、足兵。至聖先師孔子文武兼備,他以「六藝」(禮、樂、射、御、書、術)教學,云:
為政以德,有恥且格。[2]
他提醒在上位者要「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3],透過「謹、審、修」的三種深思熟慮過程,富國強兵。孟子主張「仁者無敵」[4],曰「不嗜殺人者一之」[5],將國家軍隊視為「仁義之師」。春秋時,齊國的管仲「九合諸侯,一匡天下」[6],他說: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故曰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7]
政治是管理眾人的事,而從政的人就是要懂得「給予人民所需要的,才能獲得百姓的支持與愛戴」,這可是政治的法寶啊!孔子曰:
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袵矣。[8]
孔子讚美管仲說:「如果沒有管仲,我們已經亡國滅族了。」精忠報國的大將軍岳飛,一首〈滿江紅〉:
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
天長嘯,壯懷激烈[9]
慷慨激昂。文天祥的〈正氣歌〉云: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嚴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薄,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10]
表達出大將軍的英勇氣概,作詩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1]。范仲淹憂國憂民,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12]等等。這些先賢或握髮吐飫,或悲天憫人,或浩然正氣,或正義凜冽,或豪氣萬千,他們在專業之外,又具備人文素養;也就是說除了文治武功外,既尚禮義,又尊崇仁道。誠所謂「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的歷史典範。
「品德與人格操守」簡單的說,就是將道德的內涵用教育的方法,教導學生在日常生活行為中表現出來,並將品德內化成個人的人格操守,把這些良好的品性行為落實在行動中的人文素養。校園中擁有一個良好的品格環境,自然能涵養出「自律、尊重、誠信、負責、勤儉、正義、勇敢、關懷、寬恕」等善良德行的學生。1939年,教育部將「禮、義、廉、恥」定為全國各校共同校訓,並明示:禮,為規規矩矩的態度;義,為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軍事學校的品德教育如果落實在:規矩的態度,正當的行為,清白的辨別,切實的覺悟,就一定能擔負起軍人「責任、榮譽、國家」[13]的核心價值。
軍事學校教育在通識教育中的課程內容,自然包涵了「禮、義、廉、恥、智、信、仁、勇、嚴等德目」[14]的核心價值,這些德目是軍官品德教育實踐的主要內容,更是軍事教育軍官最重要的人文教育。因此,軍官品德與人格呈現的方式有三個層面:第一是軍人武德德目,諸如智、信、仁、勇、嚴等,第二是軍人道德行為,例如「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見人溺如己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第三是針對「個人榮譽、國家、責任」的守法、正義精神。因為,行為是奠基於道德價值上,再落實於不同生活的規範中。


[1] 謝冰瑩等注譯,《新譯四書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1)。以下各篇出自《論語》著皆據此版本標示頁碼。《論語.顏淵》,頁203。
[2]《論語‧為政》,頁77。:「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3]《論語‧堯曰》,頁306。
[4] 賴明德等譯註,《新譯新註四書讀本》,(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7)。以下各篇出自《孟子》著皆據此版本標示頁碼。《孟子•梁惠王》(上),頁13。
[5]《孟子•梁惠王》(下),頁422。「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孟子•梁惠王》(上),頁14。孟子見梁襄王。出,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6]《論語•憲問》,頁233。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7] 國軍軍事學校通識教育教材《國文》,頁66。《史記•管晏列傳》之《索隱》:「老子曰:『將欲取之,必固與之。』」
[8]《論語•憲問》,頁234。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9] 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10] 文天祥〈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悠悠我心悲,蒼天曷有極!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11] 文天祥〈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飄搖雨打萍。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2] 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3] 麥克阿瑟將軍說:「軍人魂是指責任、榮譽、國家。」美國西點軍校把它定為校訓。
[14] 姬秀珠,2006年9月22日,〈軍事專業倫理 ─ 仁、義、禮、智、信、勇、廉、恥、嚴〉,海軍官校第四屆德行教育與軍事專業倫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21。管仲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